那麼問題來了,誰想讓公咨委當“花瓶”?
  “我們作為公咨委成員,東濠涌深邃的具體進展都不知道。有關部門一直對外遮遮掩掩,與目前還存在不少反對聲音不無關係。”
  ———東濠涌深邃工程開工已超過3個月,一名公咨委成員向記者吐槽,廣州市水務局不願向公咨委公佈工程進展情況。
  快評:廣州市政府以政府規章形式,要求重大民生項目推進前成立公咨委,足見在決策過程中征求民意和接受監督的誠意。這一制度推行過程中的連連尷尬,也暴露出一些問題:究竟是誰想讓公咨委成為“花瓶”?這些“攔路虎”背後,有沒有發黴和不能見光的陰暗處?建議《廣州市重大民生決策公眾意見徵詢委員會制度》再增加一條,實現公咨委參與決策和監督過程的全透明和公開,把它們都拖出來曬曬吧。
  政務官博發“雞湯”,是否“不務正業”?
  “感覺微博上老是發一些老照片、生活百科之類的,那些內容很多微博都可以發,不需要官博發,應該發些大家真正關心的有關公共財政的內容,比如三公數據等。”
  ———市民阮先生如此評價廣州官博內容。據媒體統計,廣州市各區市政務官博累計開通362個,其中過半官博每天更新不到一條。
  快評:政府部門開通政務官博與否,被列入廣州市各政府部門信息公開的考核項,本意是作為市民獲取該部門信息的窗口。對廣大網友而言,在瀏覽官博時,絕不是為獲取“心靈雞湯”和生活百科常識。領著公帑的公務員,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平臺發“雞湯”,這是否屬於不務正業呢?
  486億亞運治水用的是“感性標準”
  “亞運治水設定的目標是‘不黑不臭’,經過治理,全市有68%的河涌實現了這一目標,但也存在水質反覆等問題。說實在的,‘不黑不臭’也是感性標準,國家沒有標準,只是我們自己定的土標準。”
  ———19日,與省人大代表座談時,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吳學軍主動反思亞運治水,並表示,即將投入140億元治理16條廣佛河涌,使這些河涌“力爭到2016年基本消除劣V類水體”。
  快評:廣州許多河涌面臨這樣的問題:雨季涌水滿溢時,涌水的氣味尚可忍受,但一到枯水期,又黑又臭。對照這一事實,不知以吳局長這一“標準”,如何判斷一條河涌是否達標。兩年花486億的亞運治水,用的是“感性標準”,如果有關部門覺得“不黑不臭”,生活在周邊的市民卻深受黑水臭水的困擾,不免要追問一句:這些“冤枉錢”究竟怎麼花的。(劉雪)  (原標題:一周強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sfovxrcpq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